
武士道
分享
武士道是日本武士階級所遵循的傳統道德準則。
武士道的核心教義是,武士必須忠於主人,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榮譽。
雖然武士階級已不復存在,但武士道原則至今仍影響著日本文化、商業道德和社會價值觀。
受武士道影響的世界各地的名人
武士道,即武士之道,起源於日本武士的道德準則,但其精神超越了時間和國界,影響了世界各地各個領域的人們。
1. 演員、電影製作人和藝術家
演員
1. 基努·李維斯(1964-,加拿大)
• 在《四十七浪人》和《疾速追殺》中塑造了武士道風格的人物。
2. 湯姆克魯斯(1962-,美國)
• 在出演《最後的武士》後,他對武士道產生了深深的敬意,並在片中沉浸在武士道的生活方式中。
3. 福里斯特惠特克(1961-,美國)
• 在《鬼狗:武士道》中飾演一位現代武士,並在日常生活中親自信奉武術和武士道價值觀。
電影製作人
4. 昆汀·塔倫提諾(1963-,美國)
• 將武士主題和武士道原則融入《追殺比爾》 ,向經典武士電影致敬。
5. 喬治·盧卡斯(1944-,美國)
• 基於《星際大戰》中關於武士道的絕地哲學,公開承認其影響力。
6. 吉姆·賈木許(1953-,美國)
• 執導了《鬼狗:武士道》 ,這部電影深受武士道和葉隱村的啟發。
7. 雷德利·斯科特(1937-,英國)
• 在《黑雨》中探索了武士文化,並在電影中傳達了武士精神。
8. 克里斯多福諾蘭(1970-,英國)
• 他的《黑闇騎士》系列反映了類似武士道的武士道德、榮譽和紀律的主題。
文化人物及藝術家
9. 安東尼波登(1956-2018,美國)
• 武士道將他那個時代的哲學運用到烹飪界,強調廚師職業的紀律、正直和榮譽。
2. 學者、思想家與作家
10. 約瑟夫·坎貝爾(1904-1987,美國)
• 發展「英雄之旅」的概念,分析武士道作為世界偉大的英雄傳統之一。
11. 威廉·斯科特·威爾遜(1944-,美國)
• 《葉隱》 、 《五輪書》和《武士道:日本之魂》的翻譯,幫助向全球觀眾傳播武士道。
12. 埃德溫·O·賴肖爾(1910-1990,美國)
• 研究武士道在塑造日本歷史和社會方面的作用的著名歷史學家。
13. 露絲·本尼迪克特(1887-1948,美國)
• 《菊與刀》的作者,分析了武士道對日本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響。
14. 阿諾德·J·湯因比(1889-1975,英國)
• 一位歷史學家,認為武士道是世界歷史上獨特而深刻的武士哲學。
3. 政治領袖和有影響力的人物
15. 西奧多·羅斯福(1858-1919,美國)
• 新渡戶稻造所著《武士道:日本之魂》的熱情讀者,武士道精神的強烈崇拜者。
16. 溫斯頓邱吉爾(1874-1965,英國)
• 他對日本的武士精神深表敬意,並承認武士道對日本人民和軍隊的影響。
17. 馬雲(1964-,中國)
•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,其領導和商業理念受到武士道榮譽和紀律原則的啟發。
18. 馬丁·海德格(1889-1976,德國)
• 哲學家從日本禪宗和武士道理念中汲取靈感,尤其是關於生存和死亡準備的想法。
結論
這些人,無論從事電影、文學、哲學或領導工作,都秉持了武士道的核心原則——榮譽、正直、紀律、毅力和責任感。
儘管武士已不復存在,但他們的哲學仍然激勵著全世界的人們。